客家刘氏先祖宗臣公宗支初探[一]
客家刘氏族谱世系表中录入先祖居住福建省时段有一宗支:
富山公生子国泰、福高、春田。而福高公支系的传递世系是:
福高公→文平公→瓒公→源远公→诏公→宗臣公→贵盛等八兄弟
自廿世纪初起,就有谱牒专家质疑福高公是‘错接’福建‘五忠刘氏’、宗臣公是‘错接’江西兴国宁都刘氏始祖宗臣公,直至现在从不间断有谱牒专家、考研者发文考证、呼吁或实施‘纠错’,或干干脆脆把福高公至宗臣公共六代世祖全删,将宗臣公所生八子:贵盛贵和 贵美 贵顺 贵安 贵乐 贵昌 贵隆公全部改接春田公宗支,由此宗臣公所生贵盛公等八子便成为春田公生贵盛公等八子。
世系表变成:
富山→春田→贵盛[贵和、贵美、贵顺、贵安、贵乐、贵昌、贵隆]
世系表的改变,反映出客家刘氏先祖究竟有无宗臣公问题:若客家刘氏先祖宗臣公是虚拟的,所生八子也了无踪迹,谱牒专家、考研者可以随心所欲,爱删谁就去删谁,若宗臣公及所生贵盛公等八子,在族谱中所记宗支历史与现实事实相符,宗支世系传下裔孙确实存在,尤其是族群庞大,裔孙众多,且各宗支族谱对宗臣公的记载相同,请谱牒专家、考研者‘笔下’留情,应保留宗臣公在客家刘氏世系表中的应有位置。宗支历史与现实事实如何?请看各地宗支族谱对宗臣公的记载:
此宗臣公不是彼宗臣公,是同名不同宗支的俩位先祖
一、刘步梯宗长对兴国宁都望族宗臣公的宗支作了辑录:[摘录]:
鼻祖刘宗臣 讳韶,字正朝、号
刘步梯宗长上列有关广传公内容不在此文讨论,因为上文记述了江西省的广传公,还有广东省从化市宣星村开基始祖广传公、客家刘氏开七公生子广传公,并且是三位广传公均记生十四子,在此不作探讨。
二、客家刘氏宗臣公各地下传宗支:
143世祖讳宗臣公,字世茂,号石波。妣吴氏、郑氏。共生八子次第如下:贵盛、贵和、贵美、贵顺、贵安、贵乐、贵昌、贵隆。宗臣公是诏公长子。
现辑录到宗臣公所生八子中下传具体宗支如下:
1/贵盛公生子龙、虎、凤、凰
A.龙公→开七公→广传公[即庞大的粤东客家刘氏,其世系表古来就不统一,造成世系表不统一的原因很多,在此不探讨]
B.虎公→西黔刘氏谱载:
C.凤公→四川刘氏通志第一部目录 (征求意见稿)贵州毕节小坝镇贵盛公三子凤公谱系。
D.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 宁化县有一支刘氏系143世祖宗臣公的后裔,上代祖系与兴宁客家刘氏相同,该族尊127世祖刘祥公为唐朝末年中代始祖,传至144世祖贵盛公(宗臣公长子)……传接世序:127刘祥公→128天锡公→129刘沐公→130龙图公→131刘任公→132若还公→133参常公→134德洪公→135月清公→136刘梅公→137富山公→138福高公→139子翬公→140刘瓒公→141源远公→142刘诏公→143宗臣公→144贵盛公,生四子:龙、虎、凤、凰。后裔未详 资料来源:网络Q聊20080625,联系人:QQ 925347502, 【遍地刘86】
2/湖南平江贵隆公族谱。家谱录序:0045,上海图书馆藏。家谱提要998页载:刘氏合修宗谱十八卷,首二卷[平江]刘炳炎等纂修――民国7年[1918年]……,参互谱序及迁徙事略,大抵皆追远南宋宁化人宗臣为始祖,宗臣生八子,长贵盛,传至开七,因官留居梅州,为迁粤始祖,又广传解组后终老于瑞金,为迁江右祖,宗臣第八子贵隆,有孙曰汝忠,因商占籍虔州锦江,为迁豫章祖,其后人或又迁武平,为迁闽祖,清初平江兵燹水灾频仍,地多旷土,上述诸支胥后先占籍平江,是即其合谱…...。馆藏5978
[刘氏家谱目录摘录第二册,上海馆藏][刘世高宗长于2006.10.17日提供]
平江刘氏:始祖宗臣公,字石波,官授虔州判事,卒葬福建宁化。生有八子,长子贵盛公于元末明初自闽迁东粤潮惠嘉应等州,三世孙广传生有十四子:巨源、巨湶、巨汌、巨海、巨汇、巨汉、巨浩、巨涟、巨江、巨渊、巨浪、巨河、巨波、巨深,各房皆于明末清初时先后迁居湖南平江县长寿乡;宗臣公第八子贵隆公之四世孙十郎、十一郎、十二郎亦于清初先后迁居平江。族人分布在全县东、南、西、北各乡镇及金寿、嘉献、思安等地,以及浏阳、巴陵、湘乡、江西义宁、铜鼓等县。至1948年,已传28代,男女丁口约23000馀人。宗祠在长寿老衙巷,建于清光绪四年(1878)。光绪二年(1876)、1918年、1938年三次纂修通谱。[摘自湖南刘氏支系源流]
3/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文祖镇 章丘市文祖镇分锡嶺有一支刘氏系143世祖宗臣公的后裔,上代祖系与兴宁客家刘氏相同,该族尊127世祖刘祥公为唐朝末年中代始祖,传至丹绍公三子(盟系第三支)154世祖仲信公,字斌久,生于明嘉靖九年庚寅(1530年),卒年未详,妣窦氏,刘移公于明嘉靖四十三年甲子(1564年)孟夏迁文祖镇分锡嶺开基立业,传接世序:127刘祥公→128天锡公→129刘沐公→130龙图公→131刘任公→132若还公→133参常公→134德洪公→135月清公→136刘梅公→137富山公→138福高公→139子翬公→140刘瓒公→141源远公→142刘诏公→143宗臣公→144贵昌公→145元礼公→146亨禄公→147利成公→148秉忠公→149志贤公→150景臣公→151自贤公→152秀水公→153丹绍公→154仲信公,生二子:刘迁、刘移, 【遍地刘89】
云同宗长对贵昌公下传的峰尾刘氏有如下记述:
144世祖贵昌公族谱:贵昌公:(公元1230年---1316年)寿86岁,字仁昌,号青天,妣熊氏,生五子:元忠、元孝、元礼、元义、元信。
贵昌公於宋理宗淳佑五年(公元1245年乙巳岁)就任河北顺天(今北京) 府府尹,在职33年;宋端宗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戊寅岁),离任后定居于顺天府,繁衍发展至今。贵昌公在任期间,执法如山、爱民如子、不受贿赂、不徇私情、不贪赃枉法,被当地百姓誉为“今世包公--刘青天”之美称。
145世祖元礼公:(公元1252年--1338年)享86岁,字侠卿,妣唐氏(无嗣)李氏生二子:亨福、亨禄;钟氏生一子:亨祯 。宋度宗咸淳九年(公元1273年、癸酉岁)侠卿公因抱打不平而误伤人命,被当时号称:“刘青天”的父亲贵昌公于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春,由顺天发往河北东路河间府冀州枣强服牢役,元始祖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乙酉岁)出狱后,得知其妻唐氏因思念狱中亲人积瘀成疾,与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 年、辛巳岁)仲冬患病身亡,元礼公悲痛万分,因爱妻已故,再也无心回归顺天,从此定居于枣强。
146世祖亨禄公 147世祖利成公 名盟,号义成
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己酉岁)春,为响应洪武皇帝“移民大徒移”政策,盟公洒泪告别父兄、携子贞忠(诚)及家眷离开枣强、迁往山东。(后来信得知:落足于章丘境内、漯河西畔,女郎山之北(略偏东)约八里、章齐官道东侧开基立业,其庄名曰:刘庄。
(144世祖----147世祖之资料由刘祥公后裔枣强玉秋宗亲所提供)。
附录:
同胞147世祖 利德公:名友,号齐声,妣佟氏,生二子:贞义、贞孝
同胞148世祖 贞义公:字义松,妣高氏,生三子:吉海、吉江、吉河。
148世祖秉忠公:149世祖志贤公 150世祖景臣公 151世祖自贤公 152世祖秀水公 153世祖丹绍公 名,敬。妣马氏,生三子:仲良(盟系第一支)、仲尚(盟系第二支)、仲信(盟系第三支),章丘刘各务家族从此分为三支。 154世祖仲信公 ……170世祖云同公 云生公 云海公 云健公 ……
广大的刘氏宗亲(泛指盟公后裔),《刘姓家族大宗谱》由于受十年动乱的影响,大部分珍贵资料被销毁,对族谱的整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经过本人多年的搜集、查找、验证等一系列工作,终于可以面世了,族谱之修,上以敬宗,下以收族;云同续修刘氏族谱,其本意如此。
公元二零零六年仲夏蒲月丙子日辰時
云同於泉城探易斋拜撰 [峰尾刘氏来源]
上面是由河北枣强玉秋宗长与泉城云同宗长提供的贵昌公传下宗谱的一部份,其实在
从上面江西省兴国宁都、客家刘氏彼此宗臣公所传宗支的族谱资料中对自各宗支的先祖宗臣公的记载,总可以说明:
1.江西兴国宁都与客家刘氏的宗臣公虽然个别字、号的记述相同,但从二脉裔孙宗支记载可以判断是俩位同名而不同宗支的先祖。
2.客家刘氏宗臣公所生八子中贵盛公、贵隆公、贵昌公传下的宗支裔孙居住地远隔千里,但族谱中对千年前的宗臣公的记载如此“吻合”一致,不可能是“集体作假”胡编出一个宗臣公来。
但考研客家刘氏开七公、广传公宗支的世系表时,坚持删除宗臣公的谱牒专家、考研者可能就有点“胡编”了:他们编谱有二种:
1/ 富山→春田→贵盛→龙公→开七→广传
2/ 富山→春田公:字世茂 妣李氏 生八子:贵盛 贵和 贵美 贵顺 贵安 贵乐 贵昌 贵隆
第一种编谱者是让贵盛公自己一人抛弃贵和公等七个弟弟自己单独出走,去认春田公作“爸爸”,第二种编谱者是让贵盛公携七个弟弟一同去拜春田公为“爸爸”,远在河北、山东、湖南、贵州、福建等地贵盛公、贵昌公、贵隆公等所传宗支的广大刘氏裔孙,能认同如此的“安排”吗?明眼人一看可能都会明白:这那象严谨的谱牒考证?再说,春田公下传宗支裔孙在那里?他老人家敢不敢作贵盛公八兄弟的“爸爸”?还是未知数,值得继续深入再考证。
广东省 揭西县 刘云月//文 2011.11.8.